人工植牙之前, 必須先確認是否有穩固的地基, 讓植體植入之後能妥善而持久的發揮功能. 當地基不足時, 就要想辦法補強, 使後續的植牙手術能夠 “穩紮穩打”.
牙齒被拔除後, 身體就會認為此處的齒槽骨已不具功能, 而被快速的吸收掉. 吸收量可達30%~40%. 所以, 再條件允續的情況下, 先以創傷最小的方式, 將牙齒拔除時, 在拔牙窩填入骨粉, 並覆蓋以再生膜, 便可利用人體對創傷初期最大的再生力, 來保存並引導此處的齒槽骨再生. 如此在往後植牙時, 不僅骨量較充足, 且美觀也不易被犧牲掉.
牙齒被拔除一段時間之後, 齒槽骨可能因原先的缺損, 或長時間喪失功能而造成的吸收, 使得植牙手術地基不足. 此時可用不同來源的自體或異體骨塊移植來增補, 以骨釘固定的方式, 等待其與齒槽骨整合 (約需六至九個月) 即可進行植牙手術.
當預定植牙區離鼻竇底的距離太近時, 為避免將植體植入鼻竇腔, 依條件之不同, 可在植牙之前, 或當次,進行鼻竇增高的手術, 來增加鼻竇底部的骨量. 當骨缺損較大時 (鼻竇底部骨量少於五毫米), 需將鼻竇墊高手術獨立出來, 直接進入鼻竇區域補骨, 等六至九個月, 再行植牙. 若條件尚可(鼻竇底的骨量大於五毫米), 則可於植牙手術同次, 由植牙區直接將鼻竇墊高, 同時將植牙植入, 如此可減少癒合等待期.